【WX-DSW1,山东万象环境,助力多领域环境监测】煤矿井下透水事故的可怕之处,在于 “看不见的风险"—— 传统监测依赖人工携带测绳下井,1 名工人 1 天最多只能完成 3 个 300 米深井的测量,数据滞后至少 2 小时。2023 年山西某国有煤矿就因暴雨天井下水位骤升,人工监测未及时发现,导致工作面积水超 1.2 米,紧急撤离时仍造成 2 台掘进机损坏,直接损失超 500 万元。而煤矿水文监测系统的出现,凭借抗高压、高精度的核心设计,让深井水位监测从 “滞后人工" 变为 “实时预警",成为井下安全的 “隐形屏障"。

这款系统专为煤矿井下极的端环境定制,核心优势集中在 “耐压性" 与 “稳定性" 两大维度:基于静水压力原理,搭载内置超的强抗高压密封传感器芯片,测量范围覆盖 100-400 米深井,即便在井下 4MPa 的高压水环境中,也能精准捕捉 0.5 厘米的微小水位变化,误差控制在 ±1% FS 以内;传感器采用 316L 防腐不锈钢一体成型结构,能抵御煤矿井下含硫、氯等腐蚀性离子的矿水侵蚀,长期浸泡也不会出现探头锈蚀、数据漂移的问题。信号传输环节更做了双重保障:采用抗拉抓力钢丝电缆,可承受 500 公斤的拉扯力,避免井下复杂作业环境中线缆断裂;搭配三重防雷工艺与反极性保护设计,能有效抵御井下强电磁干扰和瞬间过电压,符合 EMI 防护要求,即便遇到电网波动,数据采集也不会中断。
某煤矿在井下 12 个观测孔部署该系统后,安全科王科长反馈:“现在中控室大屏能实时看到每个深井的水位数据,今年汛期 1 个靠近断层的观测孔,1 小时内水位上升了 0.8 米,系统提前 1.5 小时推送短信预警,我们立即关闭防水闸门并撤离作业人员,没造成任何损失。以前每月要安排 6 人次下井测量,现在不用再让工人冒险,还节省了 30% 的人力成本。" 如今,这套系统已成为煤矿水文监测的标配,用技术手段将 “透水风险" 挡在作业面之外,为井下安全生产筑牢防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