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WX-WY1,山东万象环境,助力多领域环境监测】GNSS形变监测系统作为卫星定位技术与地质监测融合的创新成果,通过北斗、GPS等多卫星系统的差分定位,实现对坡体、桥梁、大坝等目标物的毫米级位移监测,广泛应用于地质灾害预警、重大工程健康监测等领域。该系统核心由GNSS位移站、基准站、数据传输网络与云平台构成,以高精度、高稳定的技术优势,成为“空天地"一体化监测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。

系统的精度保障源于核心技术与硬件配置。GNSS 位移站采用差分 RTK 技术,实现水平 ±(2.5mm+1ppm)、垂直 ±(5mm+1ppm)的测量精度,搭配扼流圈天线与磁性吸波材料,有效抑制多径效应干扰,即便在植被茂密或建筑物遮挡区域,也能稳定接收卫星信号。基准站的科学布设是精度关键,需选择开阔无遮挡区域,与监测站间距控制在 500 米以内且同海拔部署,超过 2 公里则可能导致精度下降至厘米级,失去监测价值。在藏中联网工程中,该系统成功监测到输电塔基础的微小位移,保障了极的端环境下的电力安全。
数据传输与智能分析形成高效闭环。监测站支持 4G、WiFi、以太网等多种传输方式,通过 TCP、HTTP 协议直传云平台,数据更新频率可达 1Hz,实现秒级响应。云平台具备 3D 数据可视化功能,可直观展示监测点的位移方向与变化量,内置的 AI 算法能自动识别变形阶段,从初始变形到加速变形进行动态跟踪。在广西融水滑坡预警中,系统通过 5G 网络将坡体 57 厘米的最大沉降量毫秒级回传,结合降雨量数据提前触发预警,成功组织 142 人避险。
环境适配与实用设计强化系统可靠性。设备采用工业级防护设计,能在 - 40°C~+85°C、0% RH~95% RH 的环境下稳定运行,30W 太阳能板搭配 20AH 锂电池的供电方案,摆脱市电依赖,测站总功耗低至 0.96W,阴雨天可连续工作 7 天以上。支持独立工作模式,无需云平台即可本地输出位移量与报警信号,Modbus-RTU 协议兼容性能轻松接入温湿度、土壤含水率等传感器,实现多要素协同监测。
安装与运维的便捷性降低应用门槛。安装时需确保卫星天线在 20 米内为最高点,底座固定在牢固的水泥平台上,避免风力影响精度,售后视频指导可使单站安装时间控制在 4 小时内。云平台支持多角色权限管理,数据自动备份且可追溯,某山区监测项目应用后,运维人员数量减少 60%,年维护成本降低 50%。从青藏高原到东南沿海,该系统以稳定可靠的性能,成为地质安全监测的 “标配装备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