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WX-NJD10,山东万象环境,助力多领域环境监测】公路雾区(尤其是团雾频发路段)是交通事故高发区,传统监测方式在此类场景中短板明显 —— 团雾具有 “突发、范围小、浓度高" 的特点,人工巡检难以实时捕捉,普通监测设备易受雨雪、粉尘干扰,某高速雾区曾因设备被积雪覆盖,未监测到能见度从 800 米骤降至 100 米的变化,导致 5 车连环相撞。雾区能见度监测设备专为极的端雾环境设计,用 “强抗扰 + 快响应" 筑牢雾区行车安全防线。

它的核心优势首先体现在 “精准抗扰":能见度传感器采用密封式光学腔体设计,内壁做消光处理避免杂光干扰,光学窗口带防雾涂层与倾角结构(下倾 5°-10°),雨雪无法堆积、粉尘不易附着,哪怕是中雪、扬沙天气,数据可用率仍达 98% 以上。探测原理上延续前向散射技术,但优化了红外脉冲光的频率与强度,针对雾区高湿度、高气溶胶浓度环境调整算法,能精准识别 50-1000 米的低能见度区间,响应速度提升至毫秒级,团雾突发时可在 10 秒内捕捉到能见度变化。
设备的 “实时预警与数据传输" 能力进一步适配雾区应急需求:标配 GPRS 无线传输模块,采集的能见度数据每 30 秒更新一次,实时推送至公路监控中心;当能见度低于预设阈值(如高速雾区常设 200 米预警线),系统会立即触发双重报警 —— 一方面向监控中心发送预警信息,另一方面可联动雾区沿线的声光报警器,直接提醒过往驾驶员 “前方雾大减速"。某高速团雾多发路段部署后,预警响应时间从原来的 20 分钟缩短至 1 分钟,雾天事故发生率下降 75%,驾驶员反馈:“看到路边报警器响,就知道前面有雾,能提前减速,心里更踏实。"
此外,设备还支持多要素扩展适配复杂雾区环境:若雾区常伴随降雨,可加装雨量传感器;冬季易结冰路段可搭配路面温度监测模块,实现 “能见度 + 路面状态" 协同监测,为交通管制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撑。轻量化的立杆支架设计也便于在雾区狭窄路段安装,无需破坏原有道路设施,兼顾实用性与便捷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