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WX-NJD10,山东万象环境,助力多领域环境监测】高速公路具有 “路段长、车流大、封闭性强" 的特点,低能见度天气(如雾、霾、暴雨)带来的风险更突出 —— 传统监测系统多仅能 “传数据",无法与交通管控设备联动,某高速曾因能见度骤降至 150 米,监控中心虽收到数据,但需人工通知沿线情报板、收费站,延误 15 分钟导致车辆滞留;且数据缺乏长期溯源功能,难以分析雾情规律优化防控策略。高速路能见度智能监测系统以 “智能联动 + 数据闭环" 破解这些难题,成为高速交通安全管理的核心工具。

系统的核心架构体现 “全域协同":由沿高速路布设的若干能见度监测站(每 5-10 公里 1 个)、智能云平台、联动控制终端组成。每个监测站配备红外前向散射能见度传感器、采集器与 GPRS 传输模块,能实时采集能见度、天气现象数据,通过无线信号同步至云平台;云平台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,可自动识别 “单点低能见度"“路段连续低能见度" 等不同场景,避免人工判断的滞后与误差。
“智能联动" 是系统区别于传统设备的关键:当监测到能见度低于预警阈值(如高速一级预警 100 米、二级预警 200 米),系统可自动触发多设备协同响应 —— 向沿线可变情报板推送 “前方雾大,限速 60km/h" 的提示,向收费站发送 “入口限流" 指令,向巡逻车、应急指挥中心推送短信预警,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,响应时间控制在 1 分钟内。某跨省高速应用后,雾天应急处置效率提升 60%,曾在一次团雾突发中,提前 2 分钟触发预警,引导 50 余辆车有序减速,避免了事故发生。
系统还具备 “全数据溯源与规律分析" 能力:云平台可存储 3 年以上的历史数据,支持按路段、时间查询能见度变化曲线,自动生成月度 / 年度雾情分析报告(如 “某路段每年 11 月团雾高发,平均持续 40 分钟")。高速管理部门可根据这些数据优化防控策略,比如在雾情高发路段增设监测站、调整巡逻频次。此外,系统支持与省级高速监控平台对接,实现 “路段 - 区域 - 全省" 的数据共享,为跨区域雾天交通调度提供支撑,进一步降低了高速路的整体事故风险。